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彼岸花开彼岸叶败2021-10-08  145

导读:时尚养生网导读: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长呢?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那么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长呢?下面小编为你解答。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长艾滋病潜伏期有多长,艾滋病…

时尚养生网导读: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长呢?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那么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长呢?下面小编为你解答。

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艾滋病潜伏期有多长,艾滋病有着很大的危害性,而且有很长的潜伏性,我们很难辨别出来。所以我们要做到及时的发现并介绍的治疗

若某人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上了艾滋病,那么建议他要注意控制时间。因为艾滋病毒在人体内有一个所谓的“空窗期。

关于窗口期到底有多长的问题,目前医学界存在很多争论,有说6—8周的,也有说3个月的,最保守的说法是6个月!

国内比较认同的说法是3个月。窗口期的计算应从高危行为之时或是接受输血之时算起。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1月1号发生高危性行为或是接受输血,那么,你接受抗体检测的时间应该是从1月1号算起6周后,也就是2月12日。

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毒数量会在这时达到一个峰值,传染性极强。

急性感染期也出现在这段时间。目前国际公认的窗口期是6个月,但随着检验方式的进步,窗口期已经大大缩短。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能4—12周浮现抗体。当窗口期了结,HIV抗原被好多的HIV抗体中和,因而测不出来。

所以在潜在期中,检查抗HIV抗体,以诊断病人是否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但是假如艾滋病病毒不多,病毒在体内含量较少,而且还易在混乱时被机体引发的抗体中和。

这样,在潜在期内就测不出抗原,因而不能对急性艾滋病人做出正确的初期诊断。

潜伏期了结时HIV抗原飞速上升,分辨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抓紧。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继浮现,因此,在潜在期中,定期检测HIV抗原数量。

以上就是专家的详细介绍,专家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哟,千万不可马虎大意。

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一、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可倒置。

二、无症状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艾滋病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

艾滋病的疾病护理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除HIV外,还包括并发症的护理。除注意HIV的消毒隔离外,还应针对患者的并发症的不同病原,作好呼吸道、体液及接触隔离。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应带好手套、口罩或防护眼镜、穿好隔离衣,做好自我防护。

另外,针对艾滋病患者出现的不同临床症状,如发热、腹泻、皮肤疾病、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进行不同护理。

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死亡的威胁,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歧视,因此常常出现情绪异常,甚至自杀倾向。这就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注意倾听患者诉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家庭护理:艾滋病是一种可控的慢性传染病,家属应了解关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如何防治等基本信息,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注意自我防护,防止HIV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yangsheng800.com/read-11362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
日常养生
日常养生频道为大家收集了各类日常养生食谱、各大养生家推荐的养生食品、四季养生技巧等方面内容,更多有关日常养生方面知识,尽在时尚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