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计原理

陌清茗2021-08-09  148

导读:一、血压计原理二、助读式血压计的使用方法三、血压计的结果能全信吗血压计原理1、血压计原理一般的血压计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听诊法,另一种是示波法。听诊法用听诊器听取血压柯氏音进行人体血压测量的方法叫听诊法,用听诊法测量血压的血…

文章目录

一、血压计原理
二、助读式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三、血压计的结果能全信吗

血压计原理

1、血压计原理

一般的血压计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听诊法,另一种是示波法。

听诊法用听诊器听取血压柯氏音进行人体血压测量的方法叫听诊法,用听诊法测量血压的血压计叫听诊法血压计。如水银血压计、血压表等。

首先把袖带捆在手臂上,对袖带自动充气,到一定压力(一般比收缩压高出30——50 mmHg)后停止加压,开始放气,当气压到一定程度,血流就能通过血管,且有一定的振荡波,振荡波通过气管传播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能实时检测到所测袖带 内的压力及波动。逐渐放气,振荡波越来越大。再放气由于袖带与手臂的接触越松,因此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力及波动越来越小。选择波动最大的时刻为参考点,以这点为基础,向前寻找是峰值0.45的波动点,这一点为收缩压,向后寻找是峰值0.75的波动点,这一点所对应的压力为舒张压,而波动最高的点所对应的压力为平均压。值得一提的是0.45与0.75这个常数。血压计原理

2、血压计哪种测得准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血压计有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水银血压计在医院比较常见,电子血压计多为家用。从测量的角度来说,水银血压计比电子血压计要准确得多,因此医院迟迟不肯“更新换代”。

水银血压计需要使用听诊器配合测量,这样可以让医生更好的判断出收缩压、舒张压的读数,过程看起来是有些复杂,但是操作起来也很容易。建议如果家中有高血压患者的,最好还是选择水银血压计进行长期监测。

3、血压计臂式好还是腕式好

其实关于电子血压计,还有一种指甲式的血压计,一般用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血压进行检测。

建议:上班族、经常出差的人群或是需要频繁检测血压的人群可使用腕式血压计;上臂式血压计适用于普通高血压患者,脉搏弱、血压低、恶性高血压患者必须使用臂式电子血压计,否则容易造成测量误差。

助读式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1、臂带绑扎:皮管伸出的一侧向下至臂弯,助读式血压计臂带一端设有铁环,另一端设有穿入管,将穿入管穿入铁环,构成圈扎形,便于你手臂套入圈扎;注意探头(有圆形标志)应尽量对准肱动脉搏动点 ( 臂弯上约2cm,距内侧边缘约2cm ,如右图),松紧以能塞进受测者的一只食指为宜。血压计原理

2、充气加压:开通助读式血压计电源(工作指示灯亮),捏放气球即充气加压。加压过程中机器被自动唤醒。唤醒的标志就是随一次次捏放气球发出同步的冲击干扰鸣叫。加压高度一般以超过收缩压10——20mmHg就可以了。

3、稳气和放气:加压到需要的高度后宜(但不强求)适当稳气,然后放气减压,开始观测。

4、观测血压:放气减压,进入血压区,在节律鸣叫第一声时从配置的压力计上读记收缩压,最后一声时读记舒张压。

血压计的结果能全信吗

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天当中是有起伏波动的。

人在睡眠时血压最低,上午8-10点时血压最高。

正常人一天中收缩压(高压)的变化幅度在20-4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低压)的变化幅度在10-20毫米汞柱之间,即使在夜间睡眠时,也有5-10毫米汞柱的波动起伏。血压计原理

每次电子血压计测出的数值反映的是人体测量时刻的血压值。

人体血压是时刻变化的,两次测量得到同一血压值是十分罕见 的。

因此,只有每天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姿势测量血压,才能得到有可比性的血压值。

由于紧张和焦虑的原因,不少人在医院里测量的收缩压(高压)一般都会比在家里高25-30毫米汞柱,有的甚至会差50毫米汞柱左右。

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

因为,人们在医生面前会不知不觉地产生某种程度的不安、紧张及精神压力,以致血压升高。

在家里比较放松,测出的血压就相对较低,而这正是人体血压的真实反映。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yangsheng800.com/read-67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
医学器械
时尚养生网医学器械专区为大家整理了,医用器械的使用准备、使用方法、使用宜忌等知识,让大家更好的运用相关器械进行健康养生,更多医学器械知识,请关注时尚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