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样肉芽肿

皓雪殇2021-08-10  95

导读:……概述蕈样内芽肿过去被误称为蕈样酶菌病,现已证实是一种原发于皮肤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肿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但亦有10余岁或60余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有三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由斑片或斑块发展成肿瘤,也可直接发生肿瘤,称突发性蕈样肉芽肿…

……

概述

蕈样内芽肿过去被误称为蕈样酶菌病,现已证实是一种原发于皮肤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肿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但亦有10余岁或60余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有三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由斑片或斑块发展成肿瘤,也可直接发生肿瘤,称突发性蕈样肉芽肿,发展较快,预后较差。约10%的病例可发生红皮病,称为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本病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平均为4-10年。

临床表现

按病程发展中不同的3个阶段的变化,临床上出现相应的某些症状和体证

①非特异性期:此期的前驱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继而出现皮疹。皮疹可遍及全身皮肤,但以下肢、腰背、颈项部为多见。皮损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为红斑、丘疹、风团、紫癜或呈水疱、苔藓样改变,表面伴有鳞形脱屑。皮损处的皮肤色泽迅速变暗,呈紫红色或紫褐色,此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十年。

②浸润期:由非特异性期发展而来,亦可一开始即为此期,表现为在原先皮损处或外表正常的皮肤上出现不规则浸润性斑块。斑块表面光滑,但亦可高低不平,呈暗红色。斑块可自行消退,也可溃破愈合后仅有色素沉着,可持续十多年不变,但一般于数月后即转入肿瘤期。

肿瘤期:在浸润性斑块的边缘或外表正常的皮肤上逐渐或突然出现皮下结节,呈半球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直径大小为2~6cm不等,色灰白或棕红,很少溃破。但一旦溃破,局部常有剧痛,愈后留下萎缩的疤痕,伴有色素沉着。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等。

诊断依据

1.不断发展的皮损,难以用某一种皮肤病概括,并且对治疗无反应,应疑为本病;

2.红斑期表现淡红色鳞屑性红斑;

3.斑块期表现红色或暗红色浸润性斑块;

4.肿瘤期表现红斑或正常皮肤上的肿块;

5.组织病理:真皮内多种细胞呈带状浸润(包括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及嗜中性白细胞,可见异型T细胞)浸润表皮形成Pautuie微脓肿。

治疗原则

1.红斑期及早期斑块主要选择局部化疗(氮芥酒精溶液)和光化学疗法;

2.局部化疗和光化学疗法无效时,采用电子束照射治疗加全身化疗;

3.斑块期或肿瘤期,局部放射治疗或电子束照射,或全身用药

用药原则

1.早期和斑块期:首选氮芥,作局部化疗或光化学疗法;

2.局部化疗、光化学治疗电子束照射失败,可加用氨甲喋呤或cop方案全身化疗;

3.13-顺维甲酸、维胺脂和银屑灵可作为各期的辅助治疗

4.应用氨甲喋呤时可酌加甲山四氢叶酸钙解救或预防前者中毒。

辅助检查

1.本病单纯表现为红斑期和斑块期,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肿瘤期伴有淋巴结转移或疑有内脏受累,检查专案应包括检查框限“A”、“B”和“C”。

疗效评价

1.治愈:治疗肿瘤或皮损完全消失,细胞学检查阴性;

2.好转:经放疗或化疗病变明显缩小;

3.未愈:放疗或化疗后病变消退或缩小不明显。

专家提示:
本病的红斑期可存在数年甚至20-30年,而且皮疹多种多样,类似多种皮肤病,诊断较困难。因此,当患者出现不断发展的皮损,一般医生诊断湿疹、脂溢性皮炎、牛皮癣、或者全身皮肤发红,晚期伴有剧痒时,对治疗又无效,应警惕本病的可能性。应到省、地、市级有较高水准的皮肤科就诊,以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时需要多次进行皮肤活检才能确诊。患者要耐心地和医生配合。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yangsheng800.com/read-3880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
症状
糖尿病症状栏目为您详细介绍糖尿病的症状表现,以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中期症状,糖尿病晚期症状的鉴别方法等知识,供大家查阅,以便及时治疗,更多糖尿病症状和鉴别知识请关注时尚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