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

謎途風景2021-08-10  152

导读:时尚养生网导读: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你了解吗?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和保健,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面对庞杂的糖尿病医药和保健品消费市场,要时刻擦亮眼睛,谨防受骗。那么,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糖尿病人…

时尚养生网导读: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你了解吗?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和保健,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面对庞杂的糖尿病医药和保健品消费市场,要时刻擦亮眼睛,谨防受骗。那么,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

手段一:网络

网络成为骗子行骗的“温床”,中国网民总人数目前已经突破2亿,网络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大家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给形形色色的骗子以可乘之机。由于网络上骗子的身份隐蔽、流动性强,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此网络监管非常困难。专业人士认为,网络和平面媒体的医药广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载体不一样,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中需要警惕这些字眼,含有“解放军xx部队医院”、“研究院”,“重大突破”、“彻底治愈”、“永不复发”、“告别痛苦”等词汇,这是骗子们最喜欢用来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词汇。另外越是难治的病,虚假、夸大宣传的广告就越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乙肝、不孕不育、各种皮肤病等,都是“重灾区”。这些字眼,也往往成为商家们重金购买的“产品关键词”。

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

2.搜索出相关网页越多,产品是否越真实可信?

人们往往有个错觉,以为对某个产品介绍的网页越多,这个产品就越真实可信。精明的商家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除了选择购买“推广”服务,使自己的产品介绍出现在非常靠前的位置,还会通过各种方法,在尽可能多的网站制造尽可能多的相关消息网页。大家很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有很多使用者的产品,疗效确切。实际上,这些仍然不过是商家打出的各种伪装巧妙的广告。

3.网上咨询的专家真的是“专家”吗?

某些商家常常利用患者求医的心理,打“专家牌”。患者在浏览此类网站时,一定要注意专家的背景。看看他所工作的医院是否为国家正规批准的医院,是否具有国家认可的临床医生的职称,是否有执业资格,从事的疾病咨询是不是该专家擅长或主攻的研究领域。网络医药咨询只能给大家一种方向,真正的看病用药必须到医院解决,真正负责任的医生会在网上帮大家解决困惑,但不会在网上直接看病开药。大家在进行网上咨询时,要综合理解专家传递的信息,参考咨询结果后,去正规的医院就诊。

4.论坛和博客里也有很多“托儿”

论坛和博客是相对自由的地方,监管比较弱,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而读者的警惕度则相对较低。尤其用第一人称“我”讲述亲身经历的方式,往往能最快地获得大家的信任,而且还可以不接受审核。有些“聪明”的商家会雇用专门的写手(也就是“托儿”),假装自己是患者,讲述自己的感受,如使用XX产品后有什么神奇的效果等。这种情况一般有个特征,就是会在讲述中明确地提到某个产品名称、某某民营医院的名称。不管“当事人”讲述得多么在情在理,实际上它就是个广告。

5.网络也有好的一面

网络可以给我们提供最丰富、快捷的信息。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请权威机构快速判断宣传药物的真伪。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http://www.sda.gov.cn/),在首页就可以看到快速查阅的工具栏。每一个具有正式批准文号的药品和保健品,在这里都可以被查询到具体的信息。

需要提一下的是,有些医院自己生产的院内制剂,在临床有部分使用,在这里是查不到的。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且这类药品一般来说都存在某种局限性,临床疗效有限,质量并不过硬,使用起来也要小心。在网站的数据查询页面下的市场监督一栏,您可以查找到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药品交易、药品广告、医疗器械广告、保健食品广告、全国撤销保健品广告、全国撤销药品广告,以及可发布处方药广告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名单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您确定医药产品的真实性和专业性。

手段二:电视广告

现在会“忽悠”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电视广告是各种“忽悠”招数中最直接、最刺激的一个。

电视画面刺激难抵诱惑,一些为了让观众记住产品的保健品厂商,疯狂地在广告中把功效夸得神乎其神。患糖尿病10多年的王先生就是看到广告上介绍“某某动力素”,受到电视画面的刺激,相信了广告中夸大的效果,坚持吃了3年。至今痴心不悔的王先生到底是被什么画面“俘虏”的呢?王先生说:“我老是感到饿,让我控制饮食简直就是要了我的命。”所以看到广告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开心地吃香蕉,再想到吃了这个保健品后,就可以吃蛋糕、水果了,王先生的心被彻底征服了。花点钱以后不受罪,这钱必须花!

他从此不再控制饮食,想吃就吃,连多年没吃过的冰糖葫芦都敢吃。这下心情好了,但餐后血糖却明显上去了。身边的朋友怎么劝都没用,王先生说:“电视台天天在演,电视台是国家机构怎么会骗人呢?”所以,矢志不渝的王先生虽然糖尿病并发肾病已经到达3期,手、脚都明显肿胀,一按一个小坑,但他还是不肯控制饮食

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

牟取暴利的医疗广告

这个“某某动力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专家介绍说:此产品里含魔芋粉,魔芋粉是可溶性膳食纤维,是四川、湖南一带的一种块茎植物。四川的菜市场里,卖魔芋豆腐的就和北京卖黄瓜的一样多。魔芋是很便宜的东西,但装到胶囊里就卖到6~7元一粒,这就是暴利。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它像网一样将食物网成大颗粒,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减少,消化速度减慢,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减小,消化吸收持续时间长。但患者随便吃喝不控制饮食,血糖照样会升高。而且,魔芋作为膳食纤维是不能消化吸收的,不能产生任何能力,不知道 “动力”二字从何而来。

这明显是保健品广告的误导。这两年,很多地方电视台的医疗广告就是这类广告,骗人钱财不说,还耽误了患者宝贵的治疗时机。记者熬了很多个夜晚,把它们都记录了下来,发现地方电视台的广告就是那几招:

1.机构相似:在地方电视台登广告的都是北京二级以下民营中医医院。

2.模式雷同:①宣称世界范围内某某病本来治不了,“我们经多年研究,创出能根治此病的新疗法”。②西药有毒副作用,伤肝伤肾伤身体,治标不治本。“我们这的疗法治标又治本,两到三个疗程就能根治,不再复发”。③都是自制药,由100~200种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组成,高科技萃取,纳米技术,能通过血脑屏障,无毒副作用等等。

3.“专家”神秘:①第一个:“我曾患某某病,到处治都没治好,甚至绝望了,吃了你们的药两个疗程,就完全好了,停药后也没复发,是不是已经根治了?”医生说:“祝贺你,根治了!”②第二个:“我有某某症状(说得头头是道),您看患我了什么病?”医生说:“你患的就是某某病,我们就是专治你这种病的,肯定能根治。”接着引出医生的长篇讲演。③第三个:“我是外地的,来医院不方便,我该怎么办?”医生说:“把病历资料寄来,药可以邮购,治疗效果一样。”

4.电话“统一”:联系电话都是以010开头,几乎全是北京的二级民营中医医院,地方卫视台为什么只播北京的医院消息呢?其目的是:北京能这么干,我也能这么干!

现在的电视就像一个娱乐大卖场,种种“功效神奇”、“能彻底改变生活”的保健品或医疗企业的广告占据着电视频道。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对应的是,经过市场的洗礼冲刷,这些年来,消费者已经日渐成熟与理性。但还是需要提醒您,留心不良商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要出了虎口又入狼穴。

手段三:平面媒体

通过报刊、杂志发布虚假广告,也是某些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但此类医疗、保健品广告仍屡禁不止。

“3.15”前夕,一位患者展示他从某些报纸剪下的糖尿病相关广告,内容五花八门,光是标题就令人瞠目结舌:“糖尿病史上的惊人成果——中华活胰王”、“攻克糖尿病,震惊世界”、“拯救八千万糖尿病患者”、“中医治愈糖尿病的新贡献”、“神奇藏药,攻克糖尿病”……广告中纷纷宣称:“不需控制饮食”、“不用长期服药”、“基因靶向技术应用研治糖尿病终于取得成功”、“再显国药辉煌”等。然而经记者深入调查,毫无例外,都是假药。

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

经审查批准的广告中,不应含有以下内容:

1.广告中含有绝对化的语言,如:根治、根除、不反弹、药到病除、国家级、最先进科学、最高技术等用语。

2.广告中含有“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服用1至几个疗程病症全无”等承诺。

3.广告中含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医生,为产品的功效作证明和肯定,或者声称该产品被某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或医生等,推荐为治疗疾病、康复保健的“惟一”或“最佳产品”等内容。

4.广告中含有治愈率、有效率以及获奖等内容,广告中有患者来信、感谢信等为产品的功效作证明,声称使用该产品后,病症减轻或痊愈等内容。

5.保健食品广告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例如可以治疗糖尿病肿瘤等内容。

手段四:会议营销

案例:老刘的老伴有糖尿病,他千方百计地打听治病的方法。碰巧有一天赶上某商家在小区内搞促销,老刘听厂家的人说,他们生产的保健品不仅不会伤肝伤肾,还能降血糖、降血压、调血脂,而且是纯天然、无任何不良反应。只要成为他们的会员,就有机会参加峨眉山特价旅游。

老刘虽然觉得商家的宣传有些不可信,但能去旅游,还是感觉很实惠,就为自己和老伴报了名。在旅途中,厂家的人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地为这些糖尿病患者灌输产品的信息,宣传其“神奇的功效”,还请了几位“专家”助阵。最终,老刘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购买了几盒价格不菲的保健品。老伴连着吃了半年多,也没有出现商家宣传的那些功效。

点评:保健品要有正规的生产、销售许可,不能作超越其实际功效的宣传。有些患者可能希望通过吃保健品,减少用药,但实际上,保健品不具备治疗的作用,对恢复糖尿病几乎没有明显的作用。劝告广大患者不要相信某些“江湖郎中”的宣传。因为主治医生会全面考虑患者的用药和日常调理,患者绝不能指望吃保健品来治病。

手段之五:社区推销

案例:李某是位患糖尿病10年的老病友,最近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好,而且还出现了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天在自家的小区里,看到有好些人围着两张桌子议论纷纷。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某某“专家”在举办糖尿病义诊。挤进去一看,两位穿白大褂的“中医大夫”正在给大家免费看病。李某听他们说得似乎很有道理,就想请“专家”也给自己看看。

哪知道听了“大夫”的一番话,心立刻凉了半截。“我看你这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再不赶快吃中药就要截肢。不过吃我们配制的纯中药XX一个疗程,就可以把血糖控制住,还能抑制并发症,三个疗程保管根治糖尿病。”尽管李某半信半疑,但还是禁不住“大夫”的劝说,买了三个疗程的“药”。后果可想而知,不但没有效果,有一天早晨还出现了严重低血糖症,幸亏医院抢救及时,保住了一条命。

点评:凡是涉及到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都应该是处方药,患者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处方药是不能在社区里推销的。对于个别商家的虚假宣传,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上当,但也不排除少数没有甄别意识的患者会轻信这种夸大的宣传。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手段六:虚假机构

新闻链接:某网站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糖尿病研究总医院糖尿病基地”与“中国人民解放军5599医院”的名义宣传自己的产品,还刊登了3名穿军装的“教授”照片。但据了解,所谓的“糖尿病研究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5599医院”实际上均不存在。一些民营医院经常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千方百计打着军医的牌子吸引患者。

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心理上觉得军医是值得信赖的。而一些假冒的厂家甚至干脆编造一些“莫须有”的机构名称,目的是增加虚假宣传的“可信度”。2007年1月16日,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公布了59家假军队医疗机构名单,诸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生物基因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药基因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疑难皮肤病研发中心”等虚假机构,赫然在列。

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

点评:现实中,有个别商家打着某些医疗、科研结构的名义进行产品宣传,甚至是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虚假机构。遇到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就应当见一个查一个,绝不手软。

如何鉴别真伪保健品

1.要看清是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不要选择“三无”产品。注意有无生产厂家、质保日期和卫生部批准的“蓝帽子”(即保健食品标识,一般位于保健品的外包装上)。如果是正规的保健食品,是禁止宣传其功效的。没有“蓝帽子”,只能说它是普通食品,不可能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如果是保健食品,则须注意产品的标识,如产品获得批准的日期、保质期等。

2.一定要明确:选择保健食品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治疗,而不是为了治疗。因为很多人购买保健品的目标很明确——治病,想靠保健品来降糖、调脂等。可以说,目前经过审批的保健食品,没有一种是可以真正地治疗疾病的,都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是常规治疗的补充。绝不能指望靠保健品使已经发病的身体恢复到正常。

3.注意价格。保健食品的利润一般都比较高,患者在购买时应量力而行。并看清保健品治疗糖尿病的补充作用,决不能指望靠它解决所有健康问题。这绝不是多花钱能解决问题的。

批准文号该怎么看?

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格式为:广告审查机关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加上广告类别和10位数字。10位数字的前6位代表审查批准的年份和月份,后4位代表审查批准的广告序号,如:京药广审(文)第2005010001号,京医械广审(文)第2005010001号、京食健广审(文)第2005060180等。另外,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的有效期为1年,可以从批准文号中判断出广告发布是否在有效期内。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yangsheng800.com/read-3553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