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是病毒吗

曲终人散2021-08-09  113

导读:一、结核杆菌是病毒吗1. 结核杆菌是病毒吗2. 结核杆菌是怎么感染的3. 怎样消灭结核杆菌二、结核杆菌感染有什么症状三、如何预防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是病毒吗1、结核杆菌是病毒吗结核杆菌属于细菌,不属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M.tube…

文章目录

一、结核杆菌是病毒吗
1. 结核杆菌是病毒吗
2. 结核杆菌是怎么感染的
3. 怎样消灭结核杆菌
二、结核杆菌感染有什么症状
三、如何预防结核杆菌感染

结核杆菌是病毒吗

1、结核杆菌是病毒吗

结核杆菌属于细菌,不属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据WHO报道,每年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建国前死亡率达200-300人/10万,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状态改善,特别是开展了群防群治,儿童普遍接种卡介苗,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但应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因艾滋病、吸毒、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酗酒和贫困等原因,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

结核杆菌是病毒吗

结核菌在干燥痰内可以存活6-8个月,在-6℃左右可以存活4-5年,粘附在空气尘埃中的结核菌可以保持传染性8-10天。这也就意味着,结核菌可以通过空气进行大范围传播,暴露在有结核菌空气中的所有人都可能受到结核菌的侵害,患上结核病。

2、结核杆菌是怎么感染的

2.1、呼吸道

这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从呼吸道排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也就是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如被周围的密切接触者吸入,特别是颗粒直径在4微米以下的微滴核,更容易被吸入,而引起肺泡感染。

2.2、消化道

当食入被结核菌传染的食物时,结核菌在消化道大多数被胃酸等消化道杀死或随粪便排出,但在大量或反复多次食入结核菌时,结核菌可通过消化道进入肠道壁淋巴滤泡形成病灶。

2.3、皮肤感染

正常情况下皮肤有抵抗外来细菌的能力,但当皮肤有破损等情况下,结核菌可以经皮肤侵入而形成感染病灶。

2.4、胎盘感染

当母亲患有活动性结核病时胎儿在子宫内即可通过胎盘而受到结核菌的感染。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3、怎样消灭结核杆菌

3.1、煮沸消毒

一般含有结核杆菌的物品,应该持续煮沸10分钟以上才能杀死全部的结核杆菌,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所以,患者在家中的痰纸、废纸、痰均可采用火烧消毒。

3.2、高压蒸汽灭菌

是普遍应用的灭菌效果最好的消毒方法;在121.3℃(1.05kg/cm2)持续30分钟的消毒处理是结核杆菌及其污染物的最安全最彻底的消毒灭菌方法。

3.3、紫外线消毒

结核杆菌对紫外线具有敏感性。主要指日光内的紫外线和紫外线灭菌灯。痰标本涂片在直射的太阳光下照射2~7小时,可以杀死结核杆菌,对结核患者的衣物、被褥等用品,采用太阳光照射的简单消毒法是有效的。

结核杆菌是病毒吗

结核杆菌感染有什么症状

1、咳嗽

咳嗽三周或以上,并伴有痰血者,要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肺结核患者以干咳为主,如伴有支气管结核,常有较剧烈的刺激性干咳。

2、咳痰

肺结核病人咳痰较少,一般多为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常咳黄脓痰。

3、咯血

当结核坏死累及肺毛细血管壁时,可出现痰中带血,如累及大血管,可出现量不等的咯血。若空洞内形成的动脉瘤或者支气管动脉破裂时可出现致死性的大咯血。

4、发热

发热是肺结核病早期的主要症状之一,病症比较轻的病人大多表现为低热,发热特点是,长期午后低热,一般在37~38℃之间,第二天凌晨退热,也被叫做“潮热”。

5、日渐疲劳、消瘦、盗汗

患者会出现全身不舒服的感觉,易疲劳、没力气、夜间盗汗、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体重下降、消瘦。

如何预防结核杆菌感染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结核菌的传播看不见摸不着,要完全避免吸入结核菌是极难实现的。因此,结核菌进入人体也不可避免。只要人体抵抗力强,即使吸入结核菌也可能被消灭。因此,强的人体抵抗力对于防止结核病非常重要;

结核杆菌是病毒吗

房间要多通风。结核菌是经空气传播的,因此通风有助于降低空气中结核菌的浓度,进而减少吸入可能。

到结核病人聚集场所要戴口罩。这类场所包括结核病医院的门诊和病房,以及综合医院的呼吸科门诊。

家里有人得结核病,一定注意最好和老人、儿童相对隔离居住,因为老人和儿童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第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不要对着别人等。

每年体检一次。坚持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目的是早期发现亚健康状态及疾病,以便早期进行行为纠正、早期诊断疾病、早期治疗,将患病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持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者痰中有血丝,就要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到医院排查。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yangsheng800.com/read-894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
微生知识
时尚养生网微生知识专区为大家整理了,日常生活中因为卫生问题产生的各种微生物,寄生虫,有益细菌,有害细菌等微生健康知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微生世界,进而更好的进行健康养生,更多请关注时尚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