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高血压能吃吗

神之归来2021-08-11  111

导读:一、鹿茸高血压能吃吗二、鹿茸的使用方法三、鹿茸适宜人群鹿茸高血压能吃吗1、阴虚阳亢的高血压病人不能吃鹿茸。2、鹿茸是补虚药材,壮元阳、补气益精髓、强精骨的药补产品,主要用于全身衰弱,年老或病后体虚,及病后恢复期等。对于一些手脚冰冷、…

文章目录

一、鹿茸高血压能吃吗
二、鹿茸的使用方法
三、鹿茸适宜人群

鹿茸高血压能吃吗

1、阴虚阳亢的高血压病人不能吃鹿茸。

2、鹿茸是补虚药材,壮元阳、补气益精髓、强精骨的药补产品,主要用于全身衰弱,年老或病后体虚,及病后恢复期等。对于一些手脚冰冷、畏寒怕冷、神疲乏力等症状,也适宜服用鹿茸。

3、正因鹿茸是用来补虚,能壮元阳,因此,鹿茸热性极大,对于一些阴虚阳亢的高血压病人以及糖尿病人、患有肝炎、肺热症等患者不宜服用,如服用后出现牙龈肿痛,应立即停服。

4、而且鹿茸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食用者的具体情况服用。在用量上,主要看病情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忌多服、长期服,最好在专业中药师的指导下服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大便干、小便黄、口干舌燥、流鼻血等情况时,应停止服用。伴有感冒、发烧、头疼、咳嗽等病症时,不宜服用鹿茸,3岁以下的小孩也要慎用。

5、鹿茸传统的吃法有三:一是研粉加水冲服。二是炖服,可配搭鸡肉、排骨。三是浸酒后服用。市场上售卖,多以鹿茸片为主,用于炖服,易辟血腥。

鹿茸高血压能吃吗

6、人参补过,血压升高。

7、人参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人参本身还具有降糖功效,所以对糖尿病人而言,人参是不错的补品;其次,人参有强心作用,能够用于治疗出现休克的病人;另外,如饭后有饱胀感、大便稀、且没有口干情形的,也可以服用人参进行调养。

8、但是,人参的补气作用很强,中国药典的记载显示,人参中其主要作用的人参皂甙含量在2%以上,超出西洋参的3倍,所以在食用人参时,对量上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要求依次服用在3-5克以内,一天不超过两次,否则就很容易出现“补过了”的问题。人参补过了,会出现心烦、头痛、失眠、血压升高、精神抑郁等副作用。而且,人参偏热,服用后会造成体内血液旺行,导致凝血药物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正在服用凝血类药物的人要尽量避免食用。

9、另外,一些年轻体壮的青年人吃后,还容易出现流鼻血现象,这些都被统称为“滥用人参综合征”。所以,即便作为药用,医师通常会尽量开些作用稍弱的党参作为替代。只想强身健体的中老年人更应该以服用党参或西洋参为主。

10、人参传统服用方法有五:一是煎汤服用;二是隔水蒸服;三是切片泡茶;四是研粉吞服;五是人参浸酒。在市场上售卖,以人参片为主,泡茶饮用方便。

11、高血压患者不能吃人参鹿茸。

12、阴虚阳亢临床表现: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视物不清,消瘦或失眠,麻木拘急,烦躁易思,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等。高血压,糖尿病等均可有阴虚阳亢表现。

鹿茸高血压能吃吗

鹿茸的使用方法

l、治精血耗竭,面色黯黑,耳聋目昏。口干多渴,腰痛脚弱,小便白浊,上燥下寒,不受峻补:鹿茸(酒浸)、当归(酒浸)等分。为细末,煮乌梅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2、治精血俱虚,营卫耗损,潮热白汗,怔仲惊悸,肢体倦乏,一切虚弱之证:鹿茸(酒蒸)、附子(炮)各一两。上细切,分作四副,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

3、治虚弱阳事不举,而色不明,小便频数,饮食不思:好鹿茸五钱,多用一两(去皮,切片),干山药一两(为末)。_卜以生薄绢裹,用酒浸七日后,饮酒,日二盏为度。洒尽,将鹿茸焙十,留为补药用之。

4、治眩晕之甚,抬头则屋转,眼常黑花,观见常如有物飞动,或见物为二:鹿茸,每服半两,用无灰酒兰盏,煎至一盏,去滓,人察香少许服。

5、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附浮肿:鹿茸五钱,附子二钱,草果一钱,芜丝子一钱,获荃五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杯服。

6、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鹿茸几两(酥炙令微黄),白龙骨一(烧过),桑蝶峭三分(微炒),椒仁一两(微炒),附子一两半茱英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一白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下二十丸。

鹿茸适宜人群

1、中老年人。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及体质较差的老年人,食用鹿茸可补益气血,强心复脉,化淤生肌,强筋壮骨。

鹿茸高血压能吃吗

2、怕冷者。怕冷的人往往阳虚,鹿茸正是对症的温性滋补品。

3、性功能衰退者。鹿茸可恢复并促进精力与性功能,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背痛,遗精滑泄,小便频繁等症。

4、疲劳过度的中青年。鹿茸具生精补髓、健脑安神、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适于精血不足、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出虚汗、贫血者。

5、有溃烂者。鹿茸具极佳的生肌消炎功效。

6、中年妇女。鹿茸能治疗子宫虚冷、崩漏、带下、产后贫血及宫冷不孕等妇科疾病。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yangsheng800.com/read-10498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