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喝茶会饿

情绪失控2021-08-11  105

导读:一、为什么喝茶会饿二、喝茶的注意事项三、如何正确喝茶为什么喝茶会饿1、为什么喝茶会饿喝茶者很容易感受到茶对胃肠的作用:饿得更快。这是因为茶叶含有咖啡因、茶碱和可可碱等复杂成分,能显着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有助食物消化,使人产生消…

文章目录

一、为什么喝茶会饿
二、喝茶的注意事项
三、如何正确喝茶

为什么喝茶会饿

1、为什么喝茶会饿

喝茶者很容易感受到茶对胃肠的作用:饿得更快。这是因为茶叶含有咖啡因、茶碱和可可碱等复杂成分,能显着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有助食物消化,使人产生消脂解腻或饿得更快的感觉。

为什么喝茶会饿

2、喝茶会饿是减肥吗

但千万不要以为“消脂解腻”或“饿”是减肥,因为喝茶改变的只是消化的过程和感受,而不是消化的结果。你一日三餐吃下的能量,不论是糖类、蛋白质还是脂肪,都不会因为喝茶而跑掉。很显然,喝茶没有改变你的食物摄入,也没有改变你的粪便组成,它改变的只是从食物到粪便的消化过程。

普洱茶和红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绿茶更强,因此喝普洱茶更容易饿。有人忍胃痛(与胃酸分泌增加,损害胃黏膜有关)喝普洱减肥;还有人试图用咖啡因的兴奋作用来推理茶的减肥作用。咖啡因的确会使人精神更足,运动能力增强,但它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很小。所以茶、咖啡、含咖啡因饮料等都不足以实现减肥的目的。

3、如何判断自己适合哪种茶

很多人以为体形较胖的人(即燥热体质者)喝凉性茶,其实不是。

为什么喝茶会饿

现代都市人的体质不能以燥热、虚寒简单划分。有的人从表现看两种体质兼而有之:体形较胖容易上火,可吃点生冷的东西又拉肚子;还有的人体形偏瘦明显脾胃虚弱,又十分燥热。有些人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导致体质的多样化,但是每个人的体质都会表现出主要症状,饮茶时应以主症状作为依据。

判断茶叶是否适合自己,可看尝试后身体是否出现异常。不适合会表现为两种症状:其一是肠胃不耐受,人的肠胃功能不好,喝寒凉的茶叶容易出现腹、胃痛、大便烂等症状;其二是头晕,手脚乏力,口淡。如果尝试某种茶叶后感觉精神更好,胃口更佳,则可继续饮用。要是实在无从选择,可先尝试喝平和的红茶,这样相对保险。

喝茶的注意事项

1、头遍茶由于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所以,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2、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诱发胃病。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为什么喝茶会饿

3、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不要空腹喝茶,否则会有较多的草酸吸收进入体内,形成结石的几率比较高。尤其是结石患者,可以喝清水或柠檬水解渴,因柠檬含大量柠檬酸钠,可以防止肾结石。

4、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正确的方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

如何正确喝茶

绿茶现泡现喝

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0℃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最好现泡现饮。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以1:50为宜,常用3克茶叶冲水150毫升,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黄茶和白茶的冲泡方法与此接近。

红茶,泡久些更健康

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反而能够促进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有效溶出,不但让滋味和香气更浓,还能更好发挥地它的保健功能。因而泡红茶最好用沸水,泡得久些更好。一般来说,5分钟最佳。红茶冲泡的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功夫红条茶可冲泡3次—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次—2次。

乌龙茶,茶叶要多放

乌龙茶冲泡时水温也以沸水为宜。乌龙茶的泡茶用量较多,一般以10克为宜,约装满紫砂壶容积的一半。乌龙茶可冲泡5—6次,时间可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yangsheng800.com/read-10306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