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后果很严重

冰镜湖2021-08-10  146

导读:时尚养生网导读: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为糖尿病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病例 上海的王大妈今年76岁,患糖尿病12年,并发糖尿病肾病也已2年多。虽然今年上海特别炎热,但她一直坚持上午锻炼身体。这天王大妈锻炼身体出门忘记…

时尚养生网导读: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为糖尿病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病例 上海的王大妈今年76岁,患糖尿病12年,并发糖尿病肾病也已2年多。虽然今年上海特别炎热,但她一直坚持上午锻炼身体。这天王大妈锻炼身体出门忘记带水, 2个小时后就感觉有些头晕,烦渴,急忙往家走,回家呕吐后就昏迷了。下午家人回家后发现急送入院。入院后查血糖28.0mmol/L,血钠150mol/L,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诊断为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收入院。但因患者送来较晚,两天后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在城市,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125.06/10万。中年尤其高年龄组的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其中以冠心病为主要死亡原因。

但谈到死亡原因就不得不提到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因为虽然其发病率并不很高,仅为2.45%,相当于糖尿病慢性性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及酮症酸中毒等)发生率的1/4~1/9。因此,高渗性昏迷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具有更大的威胁性。

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为糖尿病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本病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临床特点是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无或轻微酮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障碍或昏迷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本病死亡率很高,以往高达40%~70%。近年来,由于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和认识,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仍高达15%~20%。面对如此高的死亡率,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早期及时的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

常见诱因:①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脑血管意外、胰腺炎等;②外源性糖摄入过多,有时病程早期因误诊而静脉输注过多葡萄糖或因口渴而饮用大量含糖饮料;③水入量不足,如饥饿、限制饮食或呕吐、腹泻,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其口渴中枢不敏感,水入量差而引起缺水;④应用加剧糖尿病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心得安等;⑤肾功能不全或心功能减退,致水盐调节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

1。起病缓慢,常为诱发病或伴发病的症状所掩盖,易贻误诊断;2。早期先多饮、多尿,多食不明显或反而食欲减退,故常被忽视,尿量大大超过入水量;3。重度细胞内脱水症,特点为:①神经系统症状:如烦燥、嗜睡、幻觉、抽搐等,最后陷入昏迷;②重度脱水,尿量并无相应减少甚至表现为多尿;③循环衰竭症状较神经症状相对为轻。

实验室检查

血糖>33.3mmmol/L、血钠升高可达155mmmol/L、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一般大于350MOSM/L。

治疗:①补液:因患者失水可超过体重的12%,故需积极补液;②胰岛素治疗:小剂量胰岛素静滴;③维持电解质平衡:根据血钾及心电监护补充钾盐;④积极去除诱因和处理心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这一综合征特征是:高血糖、严重脱水、血液高渗引起意识障碍、有时伴有癫痫。本症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故积极预防极为重要。

预防措施

1。早期及时发现,正确合理治疗糖尿病

2。平时注意饮水。

3。规律生活、适当锻炼。

4。加强血糖检测。

5。尽早诊断和治疗,控制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以上内容仅授权时尚养生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如要了解更多糖尿病相关咨询,请直接点击糖尿病频道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yangsheng800.com/read-3412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